南京乌衣巷有哪些适合游客拍照的地点?
1、老门东牌坊:乌衣巷不远处的老门东牌坊也是一处不错的拍照地点,牌坊高大雄伟,是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。夫子庙:虽然不在乌衣巷内,但距离乌衣巷不远的夫子庙也是游客拍照的热门地点。夫子庙的泮池、状元桥、文德桥等地都是拍照的好地方。
2、江南贡院:位于乌衣巷附近的江南贡院,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,这里的考场、讲堂、碑廊等都是了解古代科举文化的好去处,同时也是拍摄古建筑的好地点。 秦淮人家:在乌衣巷周边,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民居和庭院,这些地方展示了传统的江南民居风貌,是拍摄日常生活场景的好地方。
3、其次,乌衣巷附近的秦淮河也是一个非常适合拍照的地方。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,河水清澈,两岸的建筑风格各异。在秦淮河畔,你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游览,欣赏沿途的风景,也可以选择在河边散步,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。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,秦淮河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是拍照的好去处。
《人民日报》万能人物素材
1、《人民日报》万能人物素材 陈英华:传统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者 适用主题:传统非遗、传承与创新等事迹概述:绣娘陈英华以针代笔,绣出星空之美。她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,还运用调和配色、独创针法,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,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。
2、跟着《人民日报》积累人物素材 邢亚萍:黄崖关长城的守护者 邢亚萍,天津市蓟州区盘山(长城)管理中心文物古迹管理科科长,是黄崖关长城的守护者。21年来,她走遍了黄崖关长城的每一个角落,被同事誉为“长城通”。
3、以下是15组《人民日报》中的人物素材:01 袁隆平 简介: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,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、应用与推广。事迹:袁隆平有两个梦想,一是禾下乘凉梦,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。
大学小说写作素材描写古建筑
古建筑群以其古色古香的韵味,包含了活动楼、宿舍楼和精致的食堂,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校园建筑风貌。这些建筑与周围的白玉兰林、银杏林和香樟林,以及新浏河和老浏河的碧波荡漾相映成趣,共同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美丽画卷。
过大成门,来到我国三大殿之一的大成殿。这座巍然而立的重檐九脊顶的庞大建筑,斗拱交错,黄瓦盖顶,像是一座金銮刻着两条巨龙一杀在面尚中简中殿。前面并排有十根石柱,每根石柱上都雕一条在上面, 一条在下面,它们盘绕升腾,腾云驾雾,向中间游去;间呢,有一颗宝珠,围绕着一些火焰。
写作素材古代建筑 古色古香的活动楼,明亮宽敞的宿舍楼,小巧精致的食堂等,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,与幽静的白玉兰林银杏林和香樟林,碧波荡漾的新浏河老浏河,组成了引人入胜的秀丽景色。古典、开朗两相宜,尖塔形斜顶,抹灰木架与柱式装饰,自然建筑材料与攀附其上的藤蔓相映成趣,经典而不落时尚。
《我在故宫六百年》——高考写作经典素材 主要内容 纪录片《我在故宫六百年》聚焦故宫匠人与学者,细腻展现古建筑修缮过程与技艺,凝练出跨越600年的历史片段。从修文物到修房子,纪录片记录故宫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活力。这座见证历史的紫禁城,跨越600年,红色宫墙依旧。
长城作为防御工程,它翻山越岭,穿沙漠,过草原,越绝壁,跨河流,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,所用结构之奇特,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。
作文素材高考版摘抄2 平遥县可以说是文物宝库,旅游胜地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,举目皆是。来到平遥,最先看到的就是平遥古城。雄伟的古城墙上,有3000个垛口,代表孔子的三千弟子,72座敌楼象征七十二贤人。它是一座乌龟城,东西各有两个城门,是乌龟的四条腿;南北两个城门分别是它的头和尾巴。
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素材有哪些?
贞洁牌坊是中国旧社会封建礼教的典型象征之一,它不仅代表了对女性贞操的严格要求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极度忽视。三纲五常则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中“三纲”指的是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,强调的是封建社会中上下等级的严格界限。
贞洁牌坊啊,三纲五常啊,裹小脚啊,文学作品可以参照《烈女传》,《雷雨》,《祝福》出处 《仪礼·丧服·子夏传》:“妇人有三从之义,无专用之道。故未嫁从父,既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
祥林嫂是一位勤劳善良、朴实顽强的旧中国劳动妇女,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,她被践踏、迫害、摧残,甚至被旧社会所吞噬。祥林嫂的不幸只是封建社会中劳动女性的一个缩影,但她所经历的一切足以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。
高考作文素材——《人民日报》推出的十大人物
1、高考作文素材——《人民日报》推出的十大人物 陈英华——以针代笔,绣出星空之美 核心素材:绣娘陈英华决定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,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,创作出“星空系列”刺绣作品,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。面对荣誉,她淡然处之,强调传承与创新需要坐得住冷板凳。
2、人民日报推荐的10个热点人物素材:陈毅 核心事迹:陈毅同志一生勤学不辍,喜爱读书,他恪守自定的“三要”读书原则,即要少、要精、要约。他读书从不打“游击”,而是精选精读,读一本就消化一本。启示:熟读、精读高品质书籍,打好阅读根基,有利于萃取精华、学以致用。
3、周芷晴:把“缓慢”演变成“专注”周芷晴,一个4岁被确诊为白内障,6岁左眼失明,右眼视力仅剩0.1的女孩。面对生活的困境,她没有选择放弃,而是用放大镜、望远镜和台灯这些“特别文具”来辅助学习。2019年高考,她以高出一本线62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。
4、“核司令”程开甲:隐姓埋名铸国之重器 1960年,程开甲奉命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,从此在学术界“消失”,却在西北戈壁滩默默耕耘。他带领团队培养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将军,被誉为“核司令”。